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

孟格爾跳脫「主觀主義subjectivism」

海耶克啟迪12

雖然主觀主義是重要的議題,孟格爾的主觀主義並不完全跟傳統的主觀主義一樣。他偶爾背離「純粹主觀主義」的框架,確實引起奧地利學派徒子徒孫的震驚。他的《經濟學原理》第一章就讓大家神經緊張,他的作品第一章介紹,「想像、虛擬的商品imaginary goods」的可能性

身為經濟理論教科書的作者,孟格爾要求他的商品(教科書)類別非常完整齊全。因此,他的大綱從一般人認為「無用的東西nonuseful things」開始寫起,「無用的東西」就是無法滿足人類需要的商品。當然他的開頭也寫了,有用的東西,就是能滿足人類需要的商品

一個有用的東西要成為商品,1.這需要建立人與商品的「因果關係causal relation」,2.這個商品能夠滿足需要3.並且必須要讓人們知道這一點,更進一步地,4.這些知道商品能滿足需要的人,必須實際上能夠獲得商品

要對人介紹商品與需要的「因果關係causal relation」的知識非常困難,因為介紹的過程有可能夾雜錯誤的資訊。至少有二種錯誤可能產生:

1.人們可能會誤解他們的實際需要,就像他們實際上沒什麼病,卻覺得自己病痛纏身一樣。

2.另外,他們可能錯誤地相信沒有用的東西是好的、有用的商品。

當孟格爾討論這二種錯誤的時候,他用「想像、虛擬商品」來稱呼商品,這些錯誤要從二點來思考,1.需要的內涵,2.商品的性質

其中的關鍵是「分辨、區隔distinction」,意思是商品的性質必須建立在它們能夠確實地滿足實際的需要上。需要,並不是人們主觀地覺得需要,而是一個人客觀上確實存在著某種需要。

商品,不僅僅因為人們覺得這個東西有用,而是因為東西與實際的需要有「因果關係」。

孟格爾相信,「文明愈進步發展,想像、虛擬的商品就會愈來愈少」(當一個人更深入地瞭解事物的組成結構和性質,就會產生「文明」這個東西。)

當社會進步,各方面都會發展得更好。各個社會階層,會有愈來愈多的人被導引去瞭解更多樣寬廣的商品。每個人開始能夠瞭解他們實際的需要是什麼,商品的真實性質也更廣泛清楚地被社會大眾瞭解。

實際上,這使人們更能擅長衡量需求與商品之間的關係,因為人們逐漸理解怎麼對未來的消費,做出更好的計畫(翻譯編寫Bruce Caldwell《海耶克的挑戰 Hayek’s Challenge》)

徐弘毅:

1.      「想像、虛擬的商品imaginary goods,就是所謂的黑心商品,例如雷曼兄弟的債券、毒奶粉;也有可能是,使用者完全不瞭解如何去使用的商品。

2.      「無用的東西」就是無法滿足人類需要的商品。就是所謂的黑心商品。

3.      「一個有用的東西要成為商品,需要建立人與商品的因果關係causal relation」。購物電台的主持人,介紹產品的性質、價格、使用方法,就是在建立人與商品的因果關係。在森林裡,所有的家電用品也都會變得無用。

4.      「這個商品能夠滿足需要。」有些女人希望保持美貌,這是一種「需要」,能夠滿足這個需要的東西就成為商品,例如遮瑕膏、玻尿酸、健康保健食品、脈衝光、美容手術。最必須滿足的商品是:食物、空氣、水

5.      「必須要讓人們知道商品能滿足需要。」過去沒有網路,要推銷商品必須花錢才能在媒體通路打廣告,這使得許多商品因為缺乏行銷管道而失敗;新產品,必須經過廣告、傳銷的管道讓人們知道商品能滿足需要。

6.      現在有了網路,商品可以靠網站、部落格宣傳,因此許多過去沒有知名度、沒有豪華店面的商品,靠網站與產品本身的口碑就成功。

7.      「需要的人,必須實際上能夠獲得商品」。過去,喜歡吃黑鮪魚生魚片的人,只能到餐廳,這是因為沒有其他的管道可以獲得商品;台灣發展宅配服務以後,喜歡吃黑鮪魚的人,可以透過網路與便利店訂購而獲得商品,於是就開發出新的黑鮪魚市場。這也是行銷通路的問題

8.      「要對人介紹商品與需要的因果關係causal relation的知識非常困難,因為介紹的過程有可能夾雜錯誤的資訊。」產生錯誤資訊的原因:顧客無法瞭解商品的價值,有可能是因為1.知溝的問題,某些高科技產品的操作太過困難,令顧客不知道怎麼使用。

9.      2.「介紹人的溝通表達能力不好」,許多報社社論講國家大事,用艱深難懂的專業名詞、成語,引述一大堆名人的說法,沒有結論,造成眾說紛紜的印象,讓一般社會大眾完全沒有興趣閱讀使用商品。

10.  3.「顧客對事物有強烈偏好、生活慣性。」有些人絕對只吃素,對吃素的人推銷肉品就毫無用處。有些人只相信名牌,縱使一般衣服的材質設計都很好,也拒絕接受。

11.  孟格爾認為,溝通失敗的原因還有,4.「人們可能會誤解他們的實際需要。」有些女孩子很健康,不需要減肥,但是因為看到模特兒都瘦骨如柴,覺得那樣才是標準身材,就一直想要減肥。

12.  5.「人們錯誤地相信沒有用的東西是好的、有用的商品。」鑽石,並不是生活必需品,但是有很多人認為鑽石是好的、有用的商品。

13.  錯誤要從二點來思考,1.「需要的內涵」。常常不理性,無法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?許多人覺得生活壓力很大,他們認為的需要就是「放鬆」,所以,認為「夜店」就是滿足需求的商品。

14.  但是,許多人的生活壓力往往來自於自己社會競爭力不夠,沒有社會競爭力的人的實際需要,不是放鬆,而是接受「教育」,職訓課程才是真正滿足需求的產品。

15.  「需要,並不是人們主觀地覺得需要,而是一個人客觀上確實存在著某種需要。」

16.  2. 「商品的性質」。衛生棉只能賣給女性,刮鬍刀只能賣給男性,有很多商品的性質特殊,只賣給特定族群的。

17.  沒有抓住商品性質,而造成誤解的現象,舉例來說,女性內衣多數是賣給女性,而且常常是女生自己買來穿,所以,選擇的模特兒應該接近多數女性消費者實際身材比例,讓女性顧客知道自己的身材穿起來會不會舒服、好看。

18.  但是現在的女性內衣店請來的模特兒,都是年輕養眼的魔鬼身材,主要的訴求是吸引男性顧客,這樣吸引不到中年、上年紀的婦女購買,所以,許多中年、上了年紀的婦女寧可在菜市場跟熟悉的老闆娘買內衣。

19.  文明愈進步發展,想像、虛擬的商品就會愈來愈少」市場自由競爭激烈、資訊透明、社會法令完整、教育普及,顧客知識水準上升,就比較不會出現黑心商品。

20.  國民知識水準提高,就會更重視環保、健康、教育、醫療方面的投資,人們會覺得與其將來生病花大錢,不如現在花小錢買價格稍微高一點的有機米、有機蔬菜,因為人們逐漸理解怎麼對未來的消費,做出更好的計畫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