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

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

孟子啟迪64

使畢戰問「井地」。

孟子曰:「子之君將行仁政,選擇而使子,子必勉之!

夫仁政,必自經界始。經界不正,井地不鈞,穀祿不平

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經界。

經界既正,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。

夫滕壤地褊小,將為君子焉,將為野人焉。無君子莫治野人,無野人莫養君子

請野九一而助,國中什一使自賦。卿以下必有圭田,圭田五十畝。餘夫二十五畝。

死徙無出鄉,鄉田同井。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則百姓親睦

方里而井,井九百畝,其中為公田。八家皆私百畝,同養公田。公事畢,然後敢治私事,所以別野人也。此其大略也。

若夫潤澤之,則在君與子矣。」

滕文公派他的幕僚畢戰,來請教孟軻先生有關於施行「井田制度」的辦法。

孟軻先生說:「你的國君準備要實行政治的要點,選擇派你來,你一定要努力地幫助你的國君!

治理國家的重點,從土地界線規劃的公平正確開始。土地的界線如果不正確、不公平,那麼每一個人分的土地就不清楚、不公平,結果收稅當然就不公平。

所以,暴君貪官想要獲得不當得利,一定會模糊土地的界線。

土地丈量的界線,如果分得很公正,那麼分配田地、制訂稅收就可以很順利,不會有人抗議。

滕國是個小國,可是也有公務人員、也有耕田納稅的農民;如果沒有公務人員來管理農政,那麼就沒有農民可以繳稅給公務人員用。

在鄉下地方應該依照『助』的制度,在正方形土地裡劃分九個區塊,中間的九分之一是公田;在都會區就按照『徹』的制度,每個農民繳納十分之一的稅。部長以下給他們『圭田』,大約五十畝,作為公務人員養老之用。

年滿十六歲還沒有獨立的年輕人,叫餘夫,每人各自給他田地25畝耕作,這樣無論是死亡或外出,都不會離故鄉太遠。

人民在同一個鄉村裡耕種,在同一塊井田上生活,工作都互相幫忙;防禦盜寇和治安的問題,都可以互相幫助;有了疾病也可以互相救護。那麼人民自然會彼此親近和睦。

井田的辦法,是在一塊一里平方方正的土地上,畫成一個井字,劃分成九個區塊,叫做一井,每一井占地九百畝,井的中央是國家的公田,其餘的分給八個家庭,都各自有私田一百畝。

大家共同負擔公田的農作物,公田的事情做完了,就做自己家裡的田務。這樣來讓所有的農民都能清楚自己的本分與義務,這是井田制度的大綱。

至於實際上執行的情況,要看情況變通,要讓它施行得順利恰當,就要看你的國君和你自己的本事了。」

李鈞震:

1、孟子時代,一畝大約現代的10坪大;100畝,大約等於現代1000坪。

2、在農業社會,土地耕作就是經濟發展的重點,也是國家強盛與否的命脈。所以,孟子認為施政的重點在於農業要發展得好

3、要讓農民能夠安心地耕種,生活得以飽足,最基本的就是讓每一個肯耕作的人,國家都應該給予他們土地,讓他們對未來的發展有信心,這樣國家的稅收也會穩定,慢慢地國家自然就強盛。

4、等到人人都有飯吃,可以安居樂業,就應該要再注意教育的問題,提升國民的知識水準。這樣社會大眾就會比較理性,治安……各方面就會比較好。

5、而農民能夠安心地耕種,最基本的原則是土地的丈量要公平、正確;農政單位如果土地丈量不清楚,就等於公務人員有機會貪贓枉法,當然容易激起民怨。

6、現代的經濟發展,最基本的就是政府應該讓社會有公平的交易制度,資訊要透明,稅收也要符合公平正義,在這樣的條件之下,才有資格講自由貿易。不然,一定是「以大欺小」的叢林法則。

7、井田制度的精神,在於人人都要清楚知道自己的本分與義務,只要義務盡到了,就可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利潤。同時透過這樣子的生活方式,建立「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」的社會環境。

8、如果百姓與公務人員不清楚自己的本分與義務,那麼,社會必然充滿許多的衝突。百姓的本分與義務,就是要終身學習,不斷地提昇自己的社會競爭力;公務人員的本分與義務,就是要遵守憲法,不斷地提升行政效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