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

宗教社群的要素

尼斯貝啟迪63

1.      宗教的第一個特性「神賜的特別才能」(Chrisma),韋伯稱它是宗教的基本特性。他指出,在世界上所有的偉大宗教中,開始時都有一個具有神賜的特別才能的人物,如摩西、釋迦、耶穌、穆罕默德…等。

2.      信徒經由崇拜或祭祀的儀式,表示他們相信自己受到這個宗教創造者的恩惠。這種神賜的特別才能的根源,是摩西或耶穌等創造宗教的人。信徒們相信,這些人本身,具有一種為人所崇敬的特性

3.      宗教的第二個要素是神聖(sacred)。所謂神聖並不一定就是意味善良、純淨或聖潔;在宗教的意識中,妖魔鬼怪與上帝和聖徒一樣不可侵犯。

4.      宗教的第三個要素是教條(dogma)。「教條」指一種主張,它對於宇宙、社會及人類行為的正確性與真實性,有其獨自的看法,而並不一定要以證據來支持。很少有人說教條是反理性的,或非理性的

5.      教條的每一條都「可以」用經驗或理性的方式加以證明;但是,每一條的確實性與它對我們的生命所施予的力量,則不必再每一次提到它時加以證明。

6.      絕不會有任何人對於乘法或二氫一氧產生水的公式,有狂熱的感覺,但是在經驗與歷史中,有明顯的證據顯示,人們對於與上帝、道德甚至與政治有關的教條,時常是狂熱的。

7.      教條,決不是只有宗教才有。在政治、經濟、教育和其他方面,也有教條。某些信仰中的教條導致思想方面包括科學的固定性與惰性。

8.      但是,宗教信仰與其他信仰不同,它與教條難以區分。教條,是宗教的本質

李鈞震:

1.      大多數人,並沒有強烈的主張或堅持。少數人,有一個堅信不移的看法,就會吸引其他人的跟隨,只要時間足夠,只要其堅持具有「理性」。

2.      理性,必須要符合客觀真實;科學的發展,使得人類檢驗事物或說法具不具有理性,增加了許多工具與方法。

3.      在一個族群或社會當中,最具理性與強烈主張的人,一定會成為意見領袖,時間愈久跟從的人愈多;極少數人的理性意見,會成為宗教、教條、風俗、道德規範…。

4.      不同族群或社會的意見領袖,其意見必然會與其他族群的意見領袖相「競合」,意見領袖們在「理性的世界」裡自由競爭,更理性的人將成為新的意見領袖。

5.      但有時這個過程需耗費數百年,甚至數千年。而過程中,必然發生「文明的衝突」。

6.      教條,是宗教的本質。教條如果不具備理性,或理性成分較少,必然走向被淘汰的命運;任何宗教都一樣,如果不增加理性的成分到宗教生活裡頭,必然遲早被社會所淘汰。

7.      在政治、經濟、教育和其他方面,也有教條。如果不增加理性的成分到其學術實踐的生活裡頭,必然遲早被社會所淘汰,或被新的意見領袖所揚棄。

8.      「絕不會有任何人對於乘法或二氫一氧產生水的公式,有狂熱的感覺」。這是錯誤的,任何開始發展的教條或定理,都是由狂熱份子所研發;當這定理已經融入生活後,變成了習慣或常識,就不再吸引人,也不會產生狂熱。

9.      有些宗教,還令人狂熱,是因為其中有一些教條,充滿神秘主義、令人不解,又符合生物慾望。任何學術領域與社會現象都一樣,要解開「神秘」的部分,都會令人狂熱;八卦新聞,也令許多社會大眾狂熱。

10.  宗教的神聖性,來自一般人跨入的門檻。麥可喬丹的藍球技術,因為具有高門檻,不是人人可以學得會,所以自然產生了神聖性,而令人崇拜;不止宗教,任何領域的發展,只要具備高門檻的理性實踐,都具有神聖性

11.  一旦,技術變得人人可學,神聖性就逐漸降低。貝多芬的成就,如果現代人多數都可以做得到,那貝多芬的歷史地位與光環,就會逐漸黯淡。

12.  政治鬥爭中,「抹黑對手」這一招,目的就是令對手的神聖性與光環消失。通常自己沒有真才實學的人,想要獲得權與利,就非常容易習慣性使用「抹黑對手」這一招。

13.  意見領袖的言論與行為,如果具備高度理性,同時絕大多數人也無法學習、具備超高的門檻,又被多數人所認同,那意見領的的「言論」必然就成為教條,他必定會被神格化。

14.  有不少人對於被神格化的人,會盲目信任,不經理性思考而崇拜不已;還有一些人等著當雞犬來升天,他們會成為神格化的人的鷹犬或走狗,目的是為了分取權與利。

15.  社會大眾的知識水準高低,會影響理性的程度。愈理性的社會,被神格化的人就會越少;事實上,真正理性的人,不喜歡被盲目的崇拜

16.  需要廣告公司來包裝形象的人,包括藝人、政客…,這些人一定名不符實,絕對不會有例外。「名不符實」,就是一種詐騙的手段,遲早會被理性的人所戳破;民意如流水,就是這種情況。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