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

玻璃珠遊戲

赫塞啟迪13

1.      重要的只是專心一意往自己的目標之路前進,而不要和別人的道路相比較

2.      我們必須過自己的生活。對我們每個人而言,意味著新的自我,雖常面對生活的困難,卻仍有美的存在

3.      接受賦予自己的生活情境和特別的任務,而且嘗試去實現它,對其它的人而言,就能擁有某種意義,這才是真正的人性,經常綻放高貴、救濟的光芒。

4.      上帝針對每個人給予試煉,如果我們不接受,不協力促其實現,就會成為上帝的敵人。

5.      人生絕不輕鬆

6.      克服痛苦和不安是內在的「覺醒」。亦即我贊成古代賢者的想法-感覺之世界和外在事象,與其說是認識,不如說是因體驗出如夢似幻的非本質之物而產生的。

7.      從人生瑣碎和憂慮中解放,不是得自於投入人生或禁慾性的生活;而是不斷地反覆洞察體驗,在多層面包覆著的人生背後,有上帝的統一性,而獲得解放

8.      命運不在外部,而存在於我們的內部。所以,人生的表面,即肉眼看得到的部分,並不太重要。我們認為重要,或稱之為悲劇性的,常是瑣碎無聊的事情。人在心中重要的事,沒有辦法讓別人分擔。如果不和自己鬧翻,愛自己、信賴自己而活,那麼任何事都做得到

9.      屈膝於悲劇之外觀的人,事實上也是因沒有察覺自我的存在而憂苦、滅絕。

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

西藏的生命智慧

【摘要8.7.2010聯合報鄭振煌】天涯海角都有「生命」存在。再惡劣的環境,只要有生命的智慧,就可以存活;再優渥的條件,如果缺少生命的智慧,就活不了

西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餘公尺。西藏高原空氣稀薄,全年有一半以上時間下雪,農作物生長不易。在一般人都感覺呼吸困難的惡劣氣候中,藏人在這裡游牧了幾千年,靠的是他們的生命智慧,具體的表現於佛教信仰上。

曼達拉或曼陀羅:意譯「壇城」,有畫、沙、銅等材質,象徵佛菩薩的莊嚴世界,意即智慧和慈悲,可供禪觀之用,得到佛菩薩的加持。

在大法會中,往往由數位僧人花一、二個星期的時間,精心製作沙壇城,圖案對稱,顏色鮮豔。沙壇城的製作,有一定規矩,製作「過程」便是一種禪定與智慧的訓練

法會結束之後,立刻由僧人用手指頭將沙壇城劃破,毫不貪著。再將沙子撒在河中或大地,或由信徒帶回家供養,象徵「加持」。這種製作和對待沙壇城的態度,就是最高的生命智慧——凡事認真,卻不當真

認真,是深信業力因果,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,成敗苦樂都要由自己負責

「不當真」是深信緣起故性空,萬事萬物皆無常變化,只要廣結善緣,必可結成善果;反之亦然。起心動念,都要慈悲喜捨,利益眾生。

天葬:是大慈大悲大智慧的表現。在西藏,食物取得不易,人死後留下來的臭皮囊,由天葬師誦完經後,一塊塊割下來後分給禿鷹或野狼吃,多麼環保和護生啊!

雙身佛:衛道人士鄙視為猥褻荒淫,可就是藏人依之解脫的最高法門哩!雙身佛的男性佛象徵慈悲,佛母象徵智慧,二佛合抱象徵悲智雙運。

不起邪念,代之以至誠恭敬心和智慧慈悲。一切萬法,皆是緣起性空,由於妄想而分善惡。若不起分別妄想,就是進入無二的解脫境界。

唐卡:一種畫或繡有佛像或壇城的捲軸,最適合逐水草而居的藏人使用。每到一個地方,掛起唐卡就是佛堂,可以禮拜或禪觀。唐卡非常輕便,攜帶容易,是流動式的佛堂

轉經輪:上面刻有咒語,手扶轉經輪,緩步前進,默念或輕聲念咒語,意想佛菩薩,三密相應,便是最好的經行或禪觀。

風馬旗:中央印有駿馬,四周印有咒語、經文或菩薩像,懸掛在寺廟或房子四周,隨風飛揚,既美麗莊嚴,又象徵加持四面八方。

學習生命的智慧,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。只有智慧,才是生存、快樂、美滿的利器。(作者為中華維鬘學會理事長)

「聖地西藏‧最接近天空的寶藏」,在故宮圖書文獻大樓展出至九月十九日。

李鈞震:

1.     西藏的佛教文化,是「印度佛教」加上古代西藏傳統「獨裁封建制度」所形成的新文化。

2.     要真正達成智慧圓滿不容易,就像多數的法律專業人士或文學作家都不懂科學;科學家也多半沒有白話語言表達能力;政客會辯論口齒流暢,但是習慣不守信用。人類一定要「終身多元學習」,才有辦法智慧圓滿。

3.     西藏佛教文化,經歷千多年,無法發展現代科學與民主制度,顯然,活佛與喇嘛的智慧不太充足,眼光與好學意志力有限。但是也有非常具智慧的一面。

4.     曼達拉或曼陀羅:真正的意義是高級知識份子的學術聚會。智慧與知識的「學習」態度是莊嚴神聖的;作為知識導師與權貴階級的人,一定要同時具備智慧和慈悲,不然社會會產生悲苦。

5.     蔣經國統治時期,台灣社會就充滿悲苦,只有權貴階級或國民黨員有機會吃香喝辣。當時蔣氏政權對台灣自然生態的破壞,經過二十幾年至今仍然無法恢復,淡水河仍然又髒又臭。

6.     沙壇城的製作,有一定規矩,製作「過程」便是一種禪定與智慧的訓練。現代的科學實驗,「過程」也一樣有規矩,實驗的嚴密「過程」便是一種禪定與智慧的訓練

7.     所謂的「禪定」,不是只有打坐,而是不管做什麼事情,都必須「專心一致、競競業業、不斷提升技術與精緻度」。

8.     法會結束之後,立刻由僧人用手指頭將沙壇城劃破,毫不貪著。意義是,不論權位多高,多麼權威,都只是暫時的,人人都應該隨時有「從頭開始」的精神,不要戀棧虛名與權位。

9.     再將「沙子」撒在河中或大地,或由信徒帶回家供養,象徵「加持」。「沙子」的意義是,參與學術會議的學生,回家後仍然要回憶學術辯論的過程,或應用於各行各業。

10.  所謂的「加持」,就是時時刻刻牢記真理的應用原則

11.  最高的生命智慧——凡事認真,卻不當真。對所有事物的研究、製作、應用,都要用全部的精神去奉獻;但是也要知道目前的所知,都只是暫時性的,將來必有更高層級的知識與智慧出現,取代自己的「已知」。

12.  業力因果。世上所有的事物,都有因果關係,都會相互影響,都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。

13.  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。世界上所有的學術理論,都會不斷進步,不斷被發現、被修正或被推翻。

14.  只要廣結善緣,必可結成善果。任何人只要多元學習、終身學習,一定愈來愈有智慧。

15.  起心動念,都要慈悲喜捨,利益眾生。 任何有權位的人,所有的行為動機,都必須為了弱勢者與社會大眾著想;為了大眾的福祉,一定要犧牲權貴階級自己的利益,做不到的權貴階級就屬於社會敗類。

16.  雙身佛:象徵最高權力者,要有兩種能力與形象,一定要具備「慈悲智慧」,缺一不可,而且要以這兩個條件成為社會表率;並且不可自私自利,不可結黨營私

17.  緣起性空隨時隨地糾正自己的自私自利心態,破除強烈的主觀意識,破除自己的族群意識,破除自己的知識範圍意識,破除自己的偶像崇拜意識。

18.  唐卡:大師級人物的照片或寫真,用來提醒自己一定要見賢思齊,生活絕不可擺爛。

19.  轉經輪:大師級人物的經典著作重點,用來提醒自己時時刻刻去除自己的無知,去除自己的自私與頑固,一定要讓自己成為大師級人物。

20.  風馬旗:就像校園掛著歷代大師的照片或作品,用來提醒自己時時刻刻去除自己的無知,去除自己的自私與頑固,一定要讓自己成為大師級人物。

21.  學習生命的智慧,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。只有智慧,才是生存、快樂、美滿的利器。在現代社會,如果沒有五育均衡並重,沒有終身多元學習,絕對不可能有足夠的智慧去適應現代社會的自由競爭,也絕對不可能成為某一個領域的「達人」。

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

死亡 也是宗教的一個主要部分

尼斯貝啟迪66

1.      一個少女從小就信奉他父親的宗教;她求助於父親的神聖之火;她每天祭祀它。父親的神聖之火就是這個少女的上帝。

2.      毗鄰的那一家族中的一名年輕男子向她求婚,這件事不像是從這幢房屋遷移到另一幢房屋那樣單純。她必須放棄父親的神聖之火。

3.      現在,他要把一個陌生人帶到爐邊;他將與她一同舉行一些神秘的禮拜儀式;他將把他的家族的一些禮儀規矩告訴她。

4.      世上沒有任何別的東西比這項遺產更為珍貴,他的祖先留給他的這些神、儀式和禱詞,保護著他的生命,並且能為他帶來財富、幸福和德行

5.      死亡,也是這種宗教的一個主要部分。祭祀死者的儀式,也是最重要的儀式,因為家族中死者的靈魂,藉著夜晚留在爐邊的那一點食物和供奉的祭酒,在另一個世界中生活。在最早的時代,這是傳統羅馬人家族中的主要信仰。

6.      在羅馬社會之中,仍然出現了一種最偉大的大一統的宗教,那就是基督教,而且它在數世紀之內,就成為整個西方世界中最大的權力結構。

7.      基督教是成功了,它從耶穌自羅馬帝國一個窮鄉僻壤建立的猶太教小團體,變成了羅馬民眾尤其是城市中的民眾所信仰的宗教。

 

李鈞震:

1.      宗教信仰,代表一個人最深沈的生活習慣人生觀人類有許多生活的活動,可能沒有一般人認為的宗教儀式,但是,它卻明顯地顯示出那個人牢不可破的生活習慣或思考慣性,那就是他真正的「信仰」。

2.      信仰,不一定都很高尚,或合乎理性。其實多數人類的習慣,與野生動物差不了多少,那也是一種「信仰」。某種生活上的「頑固」,就是一種「信仰」

3.      當某些人生活上的頑固,感染其他的人,吸引不同的人來跟隨、學習,這就成為了「宗教」;它很可能解決了人類生活當中心理最恐懼的部分,因此,宗教也伴隨著各種禁忌。

4.      每一個「家庭」都有它特殊的生活習慣,當二個人結合成一個家庭,代表必須放棄自己過去的生活習慣或信仰,而嘗試去接受新的生活習慣或信仰。當然,夫妻雙方誰比較強勢?強勢那一方,就會改變弱勢那一方的生活習慣

5.      現代社會有學校組織,學校的教育內容往往跟家庭教育有衝突,這其實也是一種信仰上的衝突,彼此會強迫對方改變生活習慣,改變不過來,就會造成家庭衝突

6.      父母的生活習慣,往往深深影響下一代的心靈、基因與生活習慣。父母如果酷愛運動,那麼小孩從小自然而然,就學會各種運動技能,「運動」成為這個家庭的「宗教信仰」,運動規則成為生活上的禮儀或禁忌

7.      每一個人都有個人特殊喜好的興趣或生活習慣,這會讓一個人生活有一種規律、模式與禁忌,例如,有些人絕對不吃辣,有些人吃飯一定要配醬菜,有些人吃飯一定看新聞報導。

8.      無論個人的生活習慣多麼頑固,他必須配合現代文明的理性發展,否則就會被現代社會所淘汰,失去社會競爭力。

9.      一個人生活習慣,如果具備的理性成分比一般人多,他就會對生活周遭的人產生強大「教育」的能力

10.  宗教組織如果理性的成分愈高,對社會的影響力就愈大。但是在現代社會,宗教組織必須在理性上跟學校教育競爭。顯然,現代的「學校教育」成功地取代傳統的宗教信仰在人類社會上的位置。學校或學術,也成為了一種新興的宗教。

11.  新聞媒體,也有類似宗教的作用,它也會渲染群眾的情緒,也傳達某些社會的真實與理性;電視新聞主播或名嘴,也是一種宗教信仰的佈道家。

12.  但是,哪一個名嘴或節目會有長久的高收視率?決定在節目的製作團隊,他們的理性程度有多少?社會大眾理性程度進步有多快?

13.  現代社會的政黨活動,也類似傳統的宗教活動,會製造「偶像」給大眾崇拜,有思想宣傳品去傳達理想,有嚴密的階層組織,甚至也有「傳教師」的訓練。問題一樣,這個組織的「理性成分」有多高?

14.  而社會大眾「理性程度」進步有多快?社會大眾的理性會與組織的理性產生「自由競爭」。社會大眾的理性程度若比政黨高,政黨活動就會被民意拖著走;社會大眾的理性程度若不如政黨菁英,百姓就會盲從於政黨的宣傳。

15.  當然,所有的理性活動中,也都摻雜著不理性的成分與生物慾望。世界上,很難有絕對的理性事物出現,問題只是理性程度的高低。

 

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

不斷地尋找人才 叫做 仁

孟子啟迪68

堯以不得舜為己憂,舜以不得禹、皋陶為己憂。

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,農夫也。

分人以財謂之惠,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。是故以天下與人易,為天下得人難。

孔子曰:『大哉堯之為君!惟天為大,惟堯則之,蕩蕩乎民無能名焉!君哉舜也!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!』堯舜之治天下,豈無所用其心哉?亦不用於耕耳。

孟軻先生說:「堯,以得不到舜這個人才,當成是最大的憂慮;舜,以得不到禹、皋陶這些人才,認為是人生最大的憂慮。只為百畝田沒有辦法完全耕好而憂慮的人,是農夫。

把財物奉獻給社會叫做「惠」,教育人把事情做到完美叫做「忠」;為了社會大眾的生活而不斷地尋找人才,這叫做「仁」(施政的重點)。所以,要把執政權交給別人這很容易,要為社會大眾尋找到恰當的人才來做事,這非常地困難

孔子說:『堯,能夠當上領導人,是一件了不起的事;像天一樣偉大,只有堯做得到,他了不起的地方是,百姓也說不出要用什麼樣的形容詞給他做歷史定位!舜,也是優秀的領導人,對社會大眾有非常具體偉大的貢獻,但是卻沒有掌握權力的慾望野心。』

堯、舜,能夠好好地管理社會,難道他們沒有用盡心力嗎?他們只是沒有把精神放在「耕種」這種事情而已。」

參考資料:

朱立倫政績63 黒色搞笑部長李述德

殺戮戰場219 為什麼大官看人常會看走眼

殺戮戰場203 批馬已成流行文化

殺戮戰場201 民意到底不滿什麼 馬應省思建言

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

什麼是真實?

赫塞啟迪12

1.      回顧自己全部的婚姻生活,覺得那條路很長、很煩,很像寂靜的街道一樣;只有一個男子全身污垢,孤獨地拖著沉重的行李。

青春的光輝、被山風吹得沙沙作響的翠綠樹梢,消失在塵埃的盡頭。原來如此,他也曾有過年輕。

不像一般的年輕人,他擁有偉大的夢想,對人生和自己有許多的期許

但此後,除了塵埃和沉重的行李、漫長的街道、酷暑、疲倦的雙腿外,一無所有。只有在乾涸的胸中,隱藏的未清醒、陳舊的鄉愁──那就是他的人生。【庫拉因和華格納】

 

2.      我在賭博中,看到人生的寫照

即使在人生中,也有和賭博完全相同的事,超越難以察究的道理之直覺,給予我們最強的魔法,釋放出最大的力量。

但此卓絕的直覺一直麻痺起來,就會干涉到判斷力和悟性。

不久,雖然會找藉口加以抵抗,但其結果必然完全無視於我們的存在。【療養客】

 

3.      我也和你一樣,毫無辦法、意氣消沉地站在這個殘酷的人生之前,而且對我的生活那種一再重覆的意義,抱持著能夠克服這種無意義的信念。

生活是否有意義?不是我的責任,我自己本身認為,如何過只有一次的人生,才是我的責任

我想你們年輕人,非常想放棄這個責任。【書簡】

 

4.      你的義務是成為一個人─儘可能成為有用、善良、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的人。

 

在尚未獨立前,差不多等於是還不能讀懂書的少年,就要穿制服、戴帽子、宣誓自己是某黨的成員,熱心地參與公眾的生活,這是德國現在的習慣。

他們高喊拖下祖國,嘲笑自己和國民;他們每一個都是政治犯,因為他們怠忽了該做的事、該學的事,及成為一個男人所必須學習的獨創與思考性這種當然的義務,卻多管閒事,一味追求與自己無關的任務。【書簡‧1932

 

5.      什麼是真實?人生原是由什麼方式組成?

這是每個人自己應該去思考的事,而不是從書本學得到的。【庫奴魯布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