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斯貝啟迪66
1. 一個少女從小就信奉他父親的宗教;她求助於父親的神聖之火;她每天祭祀它。父親的神聖之火就是這個少女的上帝。
2. 毗鄰的那一家族中的一名年輕男子向她求婚,這件事不像是從這幢房屋遷移到另一幢房屋那樣單純。她必須放棄父親的神聖之火。
3. 現在,他要把一個陌生人帶到爐邊;他將與她一同舉行一些神秘的禮拜儀式;他將把他的家族的一些禮儀規矩告訴她。
4. 世上沒有任何別的東西比這項遺產更為珍貴,他的祖先留給他的這些神、儀式和禱詞,保護著他的生命,並且能為他帶來財富、幸福和德行。
5. 死亡,也是這種宗教的一個主要部分。祭祀死者的儀式,也是最重要的儀式,因為家族中死者的靈魂,藉著夜晚留在爐邊的那一點食物和供奉的祭酒,在另一個世界中生活。在最早的時代,這是傳統羅馬人家族中的主要信仰。
6. 在羅馬社會之中,仍然出現了一種最偉大的大一統的宗教,那就是基督教,而且它在數世紀之內,就成為整個西方世界中最大的權力結構。
7. 基督教是成功了,它從耶穌自羅馬帝國一個窮鄉僻壤建立的猶太教小團體,變成了羅馬民眾—尤其是城市中的民眾—所信仰的宗教。
李鈞震:
1. 宗教信仰,代表一個人最深沈的生活習慣與人生觀。人類有許多生活的活動,可能沒有一般人認為的宗教儀式,但是,它卻明顯地顯示出那個人牢不可破的生活習慣或思考慣性,那就是他真正的「信仰」。
2. 信仰,不一定都很高尚,或合乎理性。其實多數人類的習慣,與野生動物差不了多少,那也是一種「信仰」。某種生活上的「頑固」,就是一種「信仰」。
3. 當某些人生活上的頑固,感染其他的人,吸引不同的人來跟隨、學習,這就成為了「宗教」;它很可能解決了人類生活當中心理最恐懼的部分,因此,宗教也伴隨著各種禁忌。
4. 每一個「家庭」都有它特殊的生活習慣,當二個人結合成一個家庭,代表必須放棄自己過去的生活習慣或信仰,而嘗試去接受新的生活習慣或信仰。當然,夫妻雙方誰比較強勢?強勢那一方,就會改變弱勢那一方的生活習慣。
5. 現代社會有學校組織,學校的教育內容往往跟家庭教育有衝突,這其實也是一種信仰上的衝突,彼此會強迫對方改變生活習慣,改變不過來,就會造成家庭衝突。
6. 父母的生活習慣,往往深深影響下一代的心靈、基因與生活習慣。父母如果酷愛運動,那麼小孩從小自然而然,就學會各種運動技能,「運動」成為這個家庭的「宗教信仰」,運動規則成為生活上的禮儀或禁忌。
7. 每一個人都有個人特殊喜好的興趣或生活習慣,這會讓一個人生活有一種規律、模式與禁忌,例如,有些人絕對不吃辣,有些人吃飯一定要配醬菜,有些人吃飯一定看新聞報導。
8. 無論個人的生活習慣多麼頑固,他必須配合現代文明的理性發展,否則就會被現代社會所淘汰,失去社會競爭力。
9. 一個人生活習慣,如果具備的理性成分比一般人多,他就會對生活周遭的人產生強大「教育」的能力。
10. 宗教組織如果理性的成分愈高,對社會的影響力就愈大。但是在現代社會,宗教組織必須在理性上跟學校教育競爭。顯然,現代的「學校教育」成功地取代傳統的宗教信仰在人類社會上的位置。學校或學術,也成為了一種新興的宗教。
11. 新聞媒體,也有類似宗教的作用,它也會渲染群眾的情緒,也傳達某些社會的真實與理性;電視新聞主播或名嘴,也是一種宗教信仰的佈道家。
12. 但是,哪一個名嘴或節目會有長久的高收視率?決定在節目的製作團隊,他們的理性程度有多少?社會大眾理性程度進步有多快?
13. 現代社會的政黨活動,也類似傳統的宗教活動,會製造「偶像」給大眾崇拜,有思想宣傳品去傳達理想,有嚴密的階層組織,甚至也有「傳教師」的訓練。問題一樣,這個組織的「理性成分」有多高?
14. 而社會大眾「理性程度」進步有多快?社會大眾的理性會與組織的理性產生「自由競爭」。社會大眾的理性程度若比政黨高,政黨活動就會被民意拖著走;社會大眾的理性程度若不如政黨菁英,百姓就會盲從於政黨的宣傳。
15. 當然,所有的理性活動中,也都摻雜著不理性的成分與生物慾望。世界上,很難有絕對的理性事物出現,問題只是理性程度的高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