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

自己 主宰自己的命運

希臘哲學56

1.      「城邦」polis是個希臘詞,英國人把它解釋為「city-state」,即城市國家。它包括了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宗教、歷史、地域、人民乃至精神文化,在希臘人的眼中,城邦無所不包,無所不在。

2.      柏拉圖規定一個理想的城邦,應該是一個擁有五千公民的社會;而亞里斯多德則說,城邦的規模不能太大,應該以城邦公民視野範圍內,能看到其他所有的人為限,如果再大就很難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。

3.      希臘只有三個城邦人數超過2萬,分別是錫拉庫薩、阿克拉加司和雅典。雅典總人口約35萬左右。

4.      斯巴達公民人數要少得多,只有大約五、六千人。邁錫尼是一個小城邦,在反擊波斯人的普拉提亞戰役中,它僅派出一支八人組成的軍隊。無論大小如何,城邦這樣的政治組織形式,是希臘人自己的選擇,他們也努力捍衛其獨立。

5.      在希臘,種族與宗教的分歧對城邦的影響或許更大。雅典人與斯巴達人之間的不睦與「人種歧視」有很大的關係。

6.      對希臘人而言,「城邦體制」最能調和人類社會兩個對立而不穩定的要素秩序和自由,再小不能保證安全,再大了又容易形成暴政。

7.      在城邦範圍之內,公共生活是直接而具體的,公民能夠看見眾城邦提供糧食的田野,知道穀物生長和收穫的情況;能看見城邦內的手工業和貿易是如何在進行;能知道邊境在哪裡,並且知道防線哪裡堅固、哪裡薄弱;能「瞭解」並「參與」城邦內的一切:祭祀、慶典、宣戰、媾和、法律裁判及各種娛樂等等,因為一切他都親身經歷著。

8.      希臘人太熱愛自由、獨立不羈,所以頑固地堅持城邦這種政治組織形式,導致了他們的毀滅城邦太小,精巧、完美,可是它非常脆弱,經不起外面大東西的撞擊。希臘人只關心自己和現有的城邦,缺乏疆域廣闊的政治重要性概念,他們誰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意志服從某種統一的力量或利益。整個希臘雖有聯邦與同盟之名,它自由的夢想卻最終幻滅。

9.      希臘人是城邦的「主人」,而不是城邦機器的「零件」,他們利用這種制度來要求自身的和諧與全面發展。他們可以同時是詩人、哲學家、批評家、行政官、祭司、法官、公民、運動健將還有將軍和士兵,他們聰明趣味地集多種才能於一身。

10.  在任何時候,他們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,他們成為士兵而不變成制度的工具;他們成為舞蹈家、歌唱家,而不成為舞台上跑龍套的;他們成為思想家和文人而不變成學究……總之,他們毫無限制地實現著自己獨立的主張,自己參與並決定國家大事,也不向任何超人的無窮威力低頭。

11.  在城邦制度之下所形成的宗教、傳統、習慣,以及藝術形式、風格的歧異,經由各成幫的自由競爭模仿,使得整個希臘民族有一種向上的張力,在他們所生活的這幾個世紀裡,希臘人度過了一種其他文明中聞所未聞的,熱情、充實而富有創造力的人生。(李鈞震1.11.2010摘要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